身邊有些朋友, 都不太敢喝咖啡, 雖然喜歡也不敢輕易嚐試, 因為喝了咖啡後, 會有雙手顫抖, 心跳加快的心悸反應, 這通常就是受到咖啡因的影響. 這時候大家就會想說那喝無咖啡因的咖啡會不會比較好一點?
咖啡因的含量取決於咖啡豆的品種, 和咖啡液萃取的含量, 例如: 羅布斯塔種的咖啡因含量, 就遠高於阿拉比卡種的咖啡因含量. 廣告中常會聽到強調某款咖啡豆, 是百分之百阿拉比卡的咖啡, 因為有些咖啡愛好者會將阿拉比卡豆列為首選, 阿拉比卡豆生長於高海拔, 火山灰土壤的優良地形, 所以咖啡豆較為甜美, 且具有果酸以及豐富的油脂, 咖啡因含量也較羅布斯塔低, 但因為抵抗蟲害的能力較弱, 所以產量較少, 價格相對也較昂貴;而羅布斯塔則生長於低海拔, 抗蟲害強, 產量較多, 價格也較便宜. 大部份被用來作為即溶咖啡, 羅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是阿拉比卡的2~3倍. 所以喝羅布斯塔豆做成的即溶咖啡對某些人容易造成心悸和失眠, 但品質好的羅布斯塔豆, 其實也不輸給阿拉比卡豆, 這二種咖啡豆若能混搭得好, 會讓咖啡的口味檔次提升不少.
什麼是“無咖啡因咖啡”? 就是透過加工程序將咖啡因減少, 但也會因此減少了許多咖啡應有的風味, 無咖啡因咖啡是在咖啡豆烘焙前, 經由特殊處理去除掉大多數的咖啡因, 但並非完全不含咖啡因, 而是將咖啡因去除到只剩下極低的量. 例如: 一杯普通354ml咖啡的咖啡因含量約為180mg, 而相同容量的無咖啡因咖啡, 其咖啡因含量則為5.4mg.
咖啡因的含量, 則視咖啡的處理方式而定. 無咖啡因咖啡的處理方式為:
1.
間接溶劑
先把咖啡豆浸泡在接近沸騰的水中數個小時, 將咖啡因以及許多味道元素萃取至水中. 接著把這個水從咖啡豆中分離, 加入二氯甲烷或是乙酸乙酯, 利用化學分子將咖啡因分解出來, 再透過加熱蒸發咖啡因. 最後的液體再導入咖啡豆中, 重新吸收咖啡油脂以及香氣.
2.
直接溶劑
將咖啡豆先蒸約三十分鐘左右, 讓咖啡豆的毛孔受熱打開, 然後加入二氯甲烷或是乙酸乙酯一起漂洗, 約十小時後可以移除咖啡因, 然後將這些溶劑倒掉, 重新蒸咖啡豆去除殘留藥劑.
3.
瑞士水處理法
咖啡豆泡入溫水後, 咖啡因會溶入水中, 以活性碳的器具過濾咖啡因, 再將其融液倒回咖啡豆中. 這種方式是不使用化學溶劑, 但是咖啡在過濾的過程中流失了許多風味.
4.
二氧化碳高壓萃取法
將浸泡在水中的咖啡豆放在不鏽鋼桶中, 用高壓使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成為液體, 進而萃取出咖啡因, 接著這些二氧化碳液會重新回到室溫中變回氣體. 但此種方式成本較高.
看了上述的分析, 是不是對無咖啡因咖啡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了? 以我而言, 喝咖啡最主要的功能還以提神為主, 所以我就不會選擇無咖啡因咖啡, 還有無咖啡因咖啡, 在製造過程中流失的咖啡風味和使用的化學物質是否會殘留, 也是考慮的因素. 所以無咖啡因的咖啡,
有其好處和缺點, 就看個人的需求. 其實挑選好的咖啡豆以及注意沖煮的方式, 和避免太晚喝咖啡, 一杯咖啡應該是不會使人心悸或是失眠的, 咖啡中的咖啡因屬於水溶性, 只要攝取足夠的水分, 是可以協助身體將咖啡因排出體外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